2023

课题组赴内蒙古沙地疏林站、辽宁黑水站、辽宁章古台站进行数据采集和设备维护
2023年9月8日,课题组成员李晓雅博士、杨凯捷博士及蔡依霏硕士前往内蒙古榆树疏林大样地进行无人机数据采集和样地仪器维护、数据采集工作。随后三位成员对辽宁黑水站、辽宁章古台站的SIF设备、通量及液流等设备进行维修,此次工作成功发现了液流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并顺利解决,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热烈祝贺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丛巍巍老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23年8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热烈祝贺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丛巍巍老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沙区樟子松人工林光合水力过程模拟及光合生产力、水分利用解析”获得基金委2023年度资助!截至目前,Dryland Ecology Lab团队共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其围绕沙区生态系统开展基础研究,资助研究领域均为沙区植被生理、维持机制。

热烈欢迎专家前往内蒙古榆树疏林大样地考察
2023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祝燕老师及中国林科院生态所朱金雷老师,前往内蒙古榆树疏林观测大样地进行现场考察,课题组王锋研究员及硕士生蔡依霏陪同前往。考察期间,王锋研究员向两位老师详细介绍了样地的基本情况。此次考察完成了常规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样地的围栏进行了检查工作。

课题组成员参加第七届陆地生态系统青年学者研讨会
2023年7月28日至8月2日,中国林科院鲍芳、高莹、朱金雷老师,课题组成员王锋研究员、硕士生蔡依霏赴西藏林芝参加第七届陆地生态系统青年学者研讨会。王锋和蔡依霏分别以“中国温带稀树草原的分布与制图”和“中国潜在荒漠化区域150年变迁: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作学术报告。会后对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进行调研考察。此外,会议结束后,院内老师及课题组成员在西藏进行沿江巨柏考察。

课题组赴辽宁省黑水镇樟子松林场安装调试荧光设备
经过一周在北京室内的调试,确认SIF设备已达到进行长期野外观测的条件。于2023年7月14日-7月16日,课题组成员博士生杨凯捷及硕士生张宇昕前往辽宁省黑水镇樟子松林场进行SIF设备的安装工作。经过此次安装,进一步加深了对观测设备机制的了解,以及在电路方面的布设,对往后设备维护及数据分析有很大帮助。

课题组赴内蒙古榆树疏林大样地进行七月无人机数据采集
2023年7月9日,课题组成员博士生李晓雅、硕士生蔡依霏赴内蒙古榆树疏林观测大样地进行定期无人机数据采集,顺利完成2023年下半年第一次数据采集工作,并与村长进行谈话交流,询问当地村民关心的问题,交流怎么能既保护好草原生态又能提高牧民收入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后期与村长的合作工作。

课题组赴辽宁省黑水镇樟子松林场维护观测设备
2023年7月5日-7月7日,课题组成员博士生杨凯捷及硕士生张宇昕前往辽宁省黑水镇樟子松林场进行SIF设备的维修工作。历经2天,反复测试后确认设备问题并拆卸带回北京进行维修,随后取得数据,进行室内维修。

课题组赴内蒙古榆树疏林大样地章古台进行荧光设备安装工作
6月21日,课题组成员杨凯捷、李晓雅赴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草原定位观测大样地进行荧光设备安装工作。经现场安装与远程连接调试后,设备运转良好,数据传输正常。

课题组赴内蒙古榆树疏林大样地进行六月数据采集及和设备维修工作
2023年6月8日,课题组成员博士生杨凯捷、硕士生蔡依霏前往内蒙古榆树疏林观测大样地进行定期无人机数据采集,对SIF、通量及叶流等设备进行检修和数据采集工作。考察过程中,克服样地大风、阵雨天气,顺利完成2023年上半年最后一次数据采集工作,为2023年上半年观测画上圆满的句号。

热烈欢迎专家团前往内蒙古榆树疏林大样地考察
2023年5月16日-17日,中科院微生物所齐莎、魏鑫丽老师,林科院生态所脱登峰老师,北京市企业家基金会(SEE基金会)孙静及沈阳农大丛巍巍老师及前往内蒙古榆树疏林观测大样地进行现场考察,课题组王锋研究员及博士生杨凯捷、硕士生蔡依霏陪同前往。考察期间不但进行常规数据获取工作与样地基本情况介绍,并且对榆树疏林大样地微生物种类及分布进行初步调查,在样地中发现蓝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等。

课题组科研技术研讨会第二讲成功召开
2023年5月12日,课题组于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召开了ChatGPT学习经验分享会,成员蔡依霏分享了自己在科学生活中关于ChatGPT的应用与感悟。

课题组成员参加第一届干旱区生态和地理青年学者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4月25日-27日,课题组成员王锋、杨凯捷、张宇昕张宇昕赴乌鲁木齐参加第一届干旱区生态和地理青年学者论坛,分别以“中国温带稀树草原‘星空地’一体化监测”“季节变更对樟子松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与冠层光合作用关联的影响”“中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识别与制图”“针叶叶片荧光辐射传输模型的构建与樟子松荧光模拟”为题作学术报告。会后对伊犁植物园生态系统、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进行调研考察,进一步交流探讨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治理。

课题组科研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3年4月14日,课题组于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召开了科研技术研讨会,成员张宇昕介绍了植被光谱定量遥感技术和理论并推演叶片尺度的辐射传输模型。

榆树稀树草原和樟子松人工林台站设备维护和数据采集圆满完成
2023年3月24日-31日,课题组成员杨凯捷、张宇昕及南京艾格赛弗公司首席工程师王敏前往内蒙榆树疏林站、辽宁黑水站、辽宁章古台站进行设备维护及检修工作。完成SIF设备定标、通量及液流等设备维修、包括无人机数据在内的全部数据采集工作。此次维护工作为顺利开展2023年度观测奠定基础。

课题组赴章古台进行数据采集及2023年首次设备检修工作
3月2日,课题组成员杨凯捷、张宇昕赴辽宁省章古台镇樟子松人工林站点进行设备检修及数据采集工作。经现场安装与远程连接调试后,设备运转良好,数据传输正常。

王锋受邀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作报告
2月22日,王锋受邀参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主办“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技术及沙尘暴应急演练培训班”,作了题为“从无人机到卫星:智能监测沙化土地和植被恢复”的培训报告。

Dryland Ecology Laboratory 2022年学术交流会暨年终总结会议顺利召开
2023年1月13日,课题组召开生态系统综合监测和评估学术交流会暨研究组2022年终总结会 ,王锋、丛巍巍、赫迪、段涛、杨斌、李敏、陈勉、夏双双及课题组研究生杨凯捷、李晓雅、姜宇、张宇昕、蔡依霏参加会议。参会人员分别汇报了2022年度研究进展和工作成绩,并就2023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